新春伊始本应欢乐祥和,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变得格外不同。这不仅是患者与病魔的较量,更是一场全民的战“疫”。在这场战“疫”中,郭家坝镇各行各业齐上阵,共同筑起阻击疫情的彩色防线。他们是战士、是英雄、是最美逆行者,他们迎难而上与危险同行,牢牢守护着家园的一方净土……
藏青
郭家坝派出所民警宋明夷是双警家庭,妻子是五峰县公安局的一名干警。两人2018年结婚,2019年有了小孩。因工作异地,宋明夷只能在周末的时候长途“奔袭”两百多公里见一面妻子、抱抱孩子,遇到值班或战备情况,一家三口通常十天半个月都难得聚一次。
到了年末,所里排了班,总算能连续休息个三四天,腊月二十九,宋明夷满心欢喜地将老婆孩子接回家,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在一起了。哪知疫情形势变得严峻,随着各地相继启动紧急状态,小两口也做好了随时返岗的心理准备。除夕夜里11点,两人同时接到消息:返岗。
新年的太阳还未升起,宋明夷就驱车将老婆孩子送到了秭归港高速入口,五峰局那边已派了车子来接。寒气袭人,妻子摇着儿子的小手:“宝宝快说‘爸爸再见’”,孩子喊了声“爸爸”,妻子又对宋明夷说:“执勤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别跟人站太近……”,宋明夷点点头,“别担心,等事情结束后再过去给你爸妈拜年。”
图丨宋明夷妻子
这些天,两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守好自己的卡点,换班的时候才能通过视频互道平安。
图丨宋明夷
洁白
“这是新到的2万只口罩。”2月4日晚,郭家坝中心卫生院院长周晖再一次将筹集到的口罩送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发生,口罩紧缺,从年前开始至今,这已经是他送来的第4批口罩物资,不但确保了医疗救治和防控一线的供给,也缓解了全镇老百姓的口罩需求紧张问题。打电话、跑宜昌、求厂商,在县应急物资库驻守,在企业门前碰壁,辗转多处,多方打听,看似轻描淡写的4批口罩,却满含着汗水与艰辛。
据了解,周晖与妻子都是医护人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和成千上万医护人员一样,他们放弃了团圆,无畏奔赴战场,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着。对于他们夫妻俩来说,彼此最沉甸甸的承诺,就是要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最后一起携手,平安回家。
迷彩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疫情就是集结号,疫情就是动员令。在万家灯火欢度春节的除夕夜,郭家坝镇民兵应急分队接到紧急待命抗击疫情的消息,他们没有迟疑,初一天还没亮就换上迷彩服,扎紧外腰带,带好口罩冲上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眼神坚毅、步履铿锵,配合村(居)摸排返乡人员、设卡管制交通、劝返流动人口、积极宣传劝导村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处处可见身穿迷彩服忙碌的身影,为打赢防疫战贡献力量。
图丨郭家坝镇应急分队检查过往车辆证件
鲜红
在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有这样一位年近古稀的退伍军人袁学新,自1月30日以来他每天身穿红色马甲,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卡马石交通管控点执勤。由于路途遥远不便回家吃饭,他就每天从家自带一桶泡面,中午找附近村民要点开水泡了吃。袁学新老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不恐惧、不退缩,退役不褪色,主动承担村级道路封闭执勤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在面对村民的称赞时,他却说:“我曾是一名军人,现在国家有难,这是我该做的。”老人铿锵有力朴实的话语,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图丨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们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线,郭家坝镇内许多退役军人、老党员、普通群众主动请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志愿者,他们用坚守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一份温暖的力量,用实际行动给群众带来温暖。
无色
“一天天的,早上不到七点就出去了,晚上十点多才回来,大半夜的,接个电话就跑了,除了大年三十在家吃了顿团圆饭,其他时候根本看不见人!”郭家坝镇楚王井村书记魏启林的妻子这样描述疫情发生以来的丈夫。
在郭家坝镇抗疫一线,还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制服、没有隔离衣,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没有医护证,只有一张村民都熟悉的面孔;他们不是公务员,没有事业编,一个通知大年初一就立即到岗,他们没有想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想看好自己的村民,守好自己的村子。告诫所有人居家不出门,自己却战斗在防控最前线。去掉“村干部”这个头衔,他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也是最坚定的逆行者。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之所以可以安稳地待在家里等待疫情阴霾的散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净土,天空不再灰暗,一道彩虹正迎向朝阳。
(来源:郭家坝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汪勤;值班编辑:何昭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