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楼栋 用行动守护家园

原卫生局宿舍小区入口处的一顶蓝色帐篷,成了防疫工作执勤干部的一个“家”。在“家”,卫健局一班人不讲条件、不讲困难,24小时“白+黑”,全方位守护,用深浅不一的脚步,丈量出小区的安全和居安的安康,他们的执着、坚守、奉献,成为疫情防控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时刻显本色。一名战斗在执勤一线已年满55周岁的特殊卫士汪占芝,她是一名有着33年党龄和36年的计生工作经验的卫健局机关干部。本应在今年1月即可退休回家休息,因疫情工作需要她第一时间主动到执勤点报到,做了一名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战斗的防疫执勤卫士,她事先被安排在包片责任区福广商住楼执勤点,后因原卫生局宿舍楼值班人手不足而调整,她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风雨无阻、不叫苦喊累、耐心细致,坚持每日周而复始为小区住户逐楼逐户全面体温监测,热情周到地为居民宣传政策、测量体温、出入登记、指导防疫等工作。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向党组织表达爱心捐款的意愿并积极主动捐款,有熟悉的人问她,您退休时间已到了,还这么拼干嘛? 不担心被病毒感染吗?她笑着说,疫情不退,我也不退休,身为党员不能去防疫第一线出力,但能在退休前做点有意义的事是我最开心的事,也是我最难忘的事”。



临危受命不惧色。马尚东,55岁,中共党员,他是一名有着30多年行政工作经验的卫健局机关干部。2月11日居家隔离观察刚刚结束,在接到局机关紧急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原卫生局宿舍执勤点参加防疫执勤任务,接受卫健局临时党支部及包片单位的统一安排,并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卫生局小区执勤期间,他因牙痛也未曾向组织请假休息,仍然坚持每天下午6时至次日8时长达15小时昼夜值班值守和夜间巡逻,他与同事团结一心相互轮值,没有怨言,有的只是辛勤的工作和默默的奉献。在执勤巡逻中,对小区人员管理实行无差别对待,人员出入一律查证,对小区内有聚众聊天苗头的立即劝返,对不戴口罩等行为的居民及时劝返,他常说疫情当下宁可当黑脸包公,也不当好好先生。他就这样用一把既严厉又标准的尺子来丈量和守护小区的居民安全与健康。



父子抗疫抹亮色。一支笔、一张小方桌、一个登记册、一把测温枪,一瓶消毒液,疫情初期这个简单的值勤点就成了24小时不间断的战斗阵营。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一站好几个小时,一走好几栋楼。就在这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却看见一对父子兵奋战抗“疫”不惜力,小区居民说父子兵在冷风中“舞步”,让他们心疼也让他们心安更让他们暖心。卫健局机关工作人员韩庆艾,在居家结束的第一时间负责卫生局宿舍区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看见父亲一人负责住宿小区,儿子韩相成,在关键时刻主动请缨担任志愿者,父子并肩作战,入户走访摸排,兵分二组,分楼栋、分单元、逐户、逐人地毯式入户摸底排查,核实人员信息、询问电话号码,对家中无人住户逐一电话询问住户去向和身体状况,张贴联系本人告知书,发放志愿服务卡,小区人员信息排查做到全覆盖。对居家住户利用业主微信群、电话询问监测体温,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当班期间他们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和帮助行动不便的住户代办生活物资,主动与同事商议并承担起夜间值班值守的工作任务。55岁的韩庆艾尽管去年骨折手术后,目前还在康复期,依然选择负重前行。“执行禁令,敬畏生命,守护居民健康与安全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父子兵常用这句话相互鼓劲加油,他们以实际行动让“志愿红”成为小区的一抹亮色。



细致入微添暖色。杨菊香,她是卫健局机关工作人员,虽不是党员,但她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积极参与执勤一线防控工作, 她说机关现在人手不够,一个人可以当几个人用,重活轻活都喊她,她是执勤队伍中唯一个年轻的执勤卫士。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十来岁,小儿子刚刚十个月,家中还有老人,却舍小家顾大家,疫情期间她毅然投入到执勤一线,先后参与局机关两个责任区的防疫值守工作,在卫生局住宿小区,她一会儿帮执勤同事订工作餐,一会儿打理后勤服务,一会儿登记人员进出、一会儿负责全民体温测量;对不能自报体温的老人住户,她入户询问,主动上门嘘寒问暖,排查疫情,及时发送居民物资代购配送指南、防疫相关知识和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规定,耐心做好群众劝导和解释工作。在小区居民眼中,大家称小羊儿是个“开心果”,有事找羊儿成了住户的口头禅。


(来源:秭归县卫健局)

责任编辑:罗梅 值班编辑:何昭盈


(作者:秦士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