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多家媒体聚焦秭归!

12月27日

新华网

湖北秭归:脐橙飘香助增收



12月27日

《光明日报》

湖北秭归:“圆梦微心愿 传递大温暖”


 

12月28日

《湖北日报》

秭归 生态经济“借绿生金”



阅读报道原文

一起来一睹为快!


湖北秭归:脐橙飘香助增收


12月27日,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村民在田间转运脐橙(无人机照片)。


12月27日,秭归县水田坝乡下坝村村民在整理即将出售的脐橙。


12月27日,秭归县水田坝乡下坝村村民在田间采摘脐橙。


12月27日,秭归县水田坝乡一洗果厂工人在脐橙清洗分级生产线上忙碌。


12月27日,秭归县一电商企业职工在车间内包装脐橙。


12月27日,秭归县一电商企业职工在网上直播销售脐橙。


12月27日,秭归县水田坝乡下坝村村民在采摘脐橙。


眼下正是脐橙收获季节。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积极组织人力加紧采摘、加工、销售脐橙,帮助果农增收。秭归县是脐橙种植大县,脐橙种植历史悠久。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湖北秭归:“圆梦微心愿 传递大温暖”


12月25日,记者从湖北秭归团县委获悉,由该单位推荐的秭归县志愿者协会于近日获授2020年度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


秭归县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4年5月成立,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1.5万人。作为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2020年,秭归县志愿者协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关爱帮扶农民工、空巢老人、残疾人及贫困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特别是“夕阳护航 空巢无忧”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希望家园”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关爱困境未成年人“希望伴飞计划”项目等活动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守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近年来,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聚焦特殊群体,打造“微心愿圆梦”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群众满意、社会支持、各界点赞。2020年12月5日至7日,全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西部地区)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秭归县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以《圆梦微心愿 传递大温暖》为题作大会交流发言,介绍了秭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



秭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集山区、老区、库区、坝区于一体,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有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员、失独家庭、独居老人、单亲家庭、城市困难家庭、偏远地区居民等特殊群体4.18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1.8%。


秭归县2019年被列入全省、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县立足秭归实际,对接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微心愿圆梦”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把目光和力量更多聚焦到上述特殊群体身上,通过精准化、常态化,面对面、心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特殊群体得到实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微心愿圆梦”包含“征集微心愿—发布微心愿—认领微心愿—圆梦微心愿”四个流程。自“微心愿圆梦”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征集“微心愿”9086条,圆梦“微心愿”8178条,活动成效明显。


群众得实惠,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九畹溪镇周坪村王明青长期为五保贫困户刘美玉老人采购生活物资;茅坪镇陈家坝村为贫困大学生朱妍霏提供物质资助,帮助其圆大学梦;县残联在了解瘫痪残疾人有配租护理床的微心愿需求,坚持“应配尽配”,并组织志愿者上门安装;县城管局在茅坪城区安装条椅44组,铺装条凳367米,完成了老百姓在人口密集区和主干道打造休息驿站的微心愿……


百姓受教育,志愿服务理念更深。“微心愿圆梦”活动开展后,一位在外务工人员,希望有人帮忙照看在家留守的高龄父母,生病住院能帮忙打个电话;一位家境贫困、与年迈爷爷相依为伴的孩子,希望有一盏护眼台灯,既能保护视力,又能在晚上复习功课时,不影响爷爷休息……这些“微心愿”一经发布,迅速得到志愿者的关注和认领。受助者与施助者的广泛互动,不仅营造了邻里关怀、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而且使公益善举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社会更和谐,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依托。许多群众踊跃加入到“微心愿圆梦”活动中来,参与村(社区)集体活动意愿明显增强,彻底改变了以往一个村(社区)靠几名干部苦苦支撑的局面。过去议不成的事现在议得拢了,过去办不了的事现在办得成了。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健全责任到户到人的水电路管护机制;《你的名字》等7首村歌入选中国百佳村歌;屈原镇屈原村“村规民约”入选全国100篇优秀村规民约;泄滩乡陈家湾村、郭家坝镇百日场村引导群众共建共享,创造了产业公路建设“零补偿”的典型经验……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风在广袤的秭归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表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交给秭归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在“全国一流”的高目标中加压奋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走在前列。要抓好示范带动,做实志愿服务;抓好排忧解难,做实关爱帮扶,努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往实处做、往深处做、往群众心里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 刘珍) 


秭归 生态经济“借绿生金”



木鱼岛夜景



长江三峡段千舟竞渡



秭归县在县城陈家冲港湾举行2020龙舟争霸赛



柑农将采摘的脐橙装箱



湖北德重精线有限公司项目生产车间



2020年湖北省滑翔伞锦标赛暨“中国橙谷”首届全国滑翔伞邀请赛在水田坝乡激情开赛


一年卖出秭归脐橙3亿颗,电商爆发增长催生综合产值50亿元脐橙产业链;“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开展一百多天,秭归5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97.48万人,连续3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高新科技引领转型发展,移民县城内孵化出6家“隐形冠军”企业,带出3大新兴产业集群。


2020年,秭归县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积极投身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精品农业示范区、三峡库区生态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不断优化脐橙产业链,主动创新招商方式,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打造高效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秭归高质量发展。

守护一江清水


首批“两山”示范,发展绿色经济


近日,我省公布全省7个县(市、区)率先启动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示范县,其中秭归上榜,且为宜昌市唯一。


秭归县牢固树立“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提出“加快生态崛起 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布局。


近年来,秭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以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为契机,全面开展长江两岸造林绿化、长江及主要支流沿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船舶污染防治等工作。在长江两岸、生态敏感脆弱地区、植被遭破坏地区实施全域生态复绿,复绿面积近6000亩,复绿长度21公里,使三峡坝区、长江两岸及一级支流沿岸裸露山体全部得到生态修复。


全域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四季挖窝、三季栽树”,开展“增绿添彩·秀美家园”活动,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7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37个,打造芝茅路、风茅路、木鱼岛、望江公园等一批生态景观廊道,增添了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坝上库首第一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秭归将屈原文化和丰富的文物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全域旅游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三峡文化旅游精品。


今年以来,秭归将屈原文化与旅游结合得更多姿多彩,进一步擦亮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美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


同时,创新将移民文化与旅游相融合,2020年7月,投资1.988亿元的三峡移民博物馆开工建设。这是我省首个移民博物馆,将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交流平台。


策划了“惠游湖北·相约秭归”屈原文化旅游周,开创了《楚骚秀·九歌大典》光影秀,举办了“2020年中国龙舟争霸赛”等文化体育赛事,加快秭归旅游复苏。截至12月24日,全县5个A级景区累计接待预约游客97.48万人,其中屈原故里接待预约游客53.17万人,位居宜昌市前列。

优化脐橙全产业链


打造“金饭碗”,谱写新《橘颂》


冬晨,金色的阳光倾泻而下,峡江两岸挂满黄灯笼似的脐橙树,从江边一直延伸到半山腰,一派丰收的景象。


为了破解脐橙成熟期过于集中的困境,秭归县发展梯度种植,让不同品种脐橙在最适宜海拔安家,形成“早熟上山去,晚熟下山来,中熟摆中间”的产业布局,脐橙产量比例、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全县12个乡镇脐橙种植面积达34.8万亩,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一年四季橙飘香的柑橘产区。

2020年,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6.91亿元,秭归脐橙综合产值50亿元。


借助中央帮扶湖北一揽子优惠政策,秭归进一步拓展营销网络。今年3月,县委书记卢辉走进互联网直播间,为秭归脐橙带货,一个多小时卖出4万多公斤脐橙产品,销售额达到42万元。


6月10日,秭归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屈姑集团一场网络直播活动当天总销售额260万元,化身主播的集团内贸总监李玲玲介绍,从3月中旬开始,公司就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带货逐步打开内贸销售渠道,使内贸销售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屈姑食品自主研发生产了脐橙酒、脐橙茶、脐橙粽等一系列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绿色环保的柑橘深加工产品。今年公司同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双语抖音直播、参加线上广交会、宜昌柑橘全球采购商大会线上推广活动等,稳步扩展海外市场。


屈姑集团副总经理胡兆兴充满信心:“年底集团可实现综合产值12.5 亿元,实现利税4800万元,出口产品650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可实现3000万美元。”


2020年,秭归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秭归脐橙将搭上数字化发展的快车。


截至12月5日,全县电商企业已突破1635家,销售秭归脐橙14.5万余吨,从往年占全县销量的30%上升到超过60%,销售额达到16亿元,电商销售成为疫后重振和脐橙产业链补强的动力引擎。


科创驱动引领产业升级


“隐形冠军企业”延伸出三大产业集群


11月,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14.05%。全年外贸进出口已达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


目前,秭归县孵化出泰和石化、戈碧迦光电、屈姑食品、吉盛纺织、匡通电子、金民科技等6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戈碧迦的“H-K51”光学玻璃材料填补了国内技术和市场空白,“H-K9L”光学玻璃、水晶工艺玻璃市场占有量位居全国民营企业第一。


今年4月,湖北泰和石化设备有限公司启动厂区内一期深冷高压阀的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项目,9月又开始计划投资5000万元,谋划二期技术改造项目。


“在提高产能的同时,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研制开发超低温阀门新产品。”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顺介绍说,由公司主导开发的12寸1500LB防火防静电顶装式球阀顺利交付中石油如东LNG接收站,自主开发的42寸150LB蝶阀出口德国。


围绕冠军企业,秭归谋定以商招商,延伸产业链。该县招商中心负责人韩建华介绍说:“以德重精线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机电产业,以戈碧迦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光学玻璃制造产业,以泰和石化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精密制造产业。”


11月16日,总投资1.575亿元的中山旌旭光学镜头模组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这正是围绕戈碧迦光学玻璃的产业链招商带来的成果,该项目建成后可创产值2亿元,创税1000万元。


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华新绿色建材项目、旌旭光学镜头模组项目、方晶无线动能开关项目、兴耀包装建设项目和力升电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共5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达13.39亿元。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秭归光学玻璃、机电、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多元化”到“集群化”的蝶变。

荒岛变绿岛


——聚焦秭归木鱼岛公园高效生态经济


峡江倚碧晴方好,冬景醉人似春华。


站在秭归县木鱼岛公园远眺,三峡大坝近在眼前,屈原祠隔水相伴,建设中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近在咫尺。


这座曾经的荒岛,如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空间、传播屈原文化的人文港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新“绿地”。


打造生态空间


虽是冬季,前来观光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回荡在坝岛碧水间。


木鱼岛三面环水,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天然岛。但因规划定位不成熟,秭归作出了“宁可闲置、不乱开发、生态为先”的决定,这里一度成为荒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为秭归木鱼岛建设指明了方向。


经过反复调研、讨论,秭归县委县政府最终决定,将木鱼岛纳入三峡后续规划扶持项目“秭归县城木鱼岛至尖棚岭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打造市民休闲娱乐的开放式公园。


2018年6月,木鱼岛公园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高标准建设,木鱼岛从“荒岛”变成了“绿岛”。


今年10月1日,木鱼岛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真正还绿于民、还生态空间于民。


打造人文港湾


外修生态,内修人文。


木鱼岛公园开放后,成为一个高水准的屈原文化生态港湾。


景观廊桥自成一景,17.2米高的天问阁象征屈原作品《天问》中的172问,阁前62级台阶讲述着屈原62年的传奇人生。

天问阁的四周有4 处“天空之镜”,人行镜中,天、水、人相融,竟生屈原仰天之“问”。后期木鱼岛公园还将进一步融入屈原文化、峡江文化,打造秭归新的“文化地标”。


木鱼岛公园对面,是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三峡百万移民为国家、舍小家的巨大奉献精神,以及湖北3县1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家国情怀将在馆中呈现。


屈原文化之旅,高峡平湖之旅,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文“网红”旅游带,呼之欲出。


打造产城共融新“绿地”


走出木鱼岛公园,滨湖路沿线,峡江风格的餐馆、宾馆、古玩字画店一字排开。


瞅准木鱼岛公园商机,家住丹阳社区的杜望辉今年6月在公园对面开起了一家美食馆,主营夜宵。“现在每天可接待100多人,毛利润1000多元钱。”杜望辉感叹,公园开放后,不仅环境变美了,生意也更旺了。


今年是屈原祠建祠1200年。9月28日,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向秭归捐赠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火星仪模型,在屈原祠惊艳亮相。


更让人心动的是,双方将聚焦航天技术推广应用、屈原文化开发利用、柑橘等种苗空间培育、重大宣传活动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发挥科技、科普、文创等优势赋能秭归,共同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项目,共绘秭归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滨湖路道路改造与木鱼岛等岸线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将进一步增强城区与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的联系,推动城市空间向北拓展,形成产城共融新“绿地”。


撰文:刘珍  摄影:郑家裕 聂爽


点赞秭归!

希望秭归越来越好!


(来源:秭归发布)

责任编辑:袁楠  值班编辑:郑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