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增添活力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市场主体,仅此才能稳经济、稳就业、稳民生。”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近年来,秭归县紧跟国家政策改革脚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松绑”,努力为市场主体增添活力。 


县市民广场三楼企业开办服务大厅内,县市场监管窗口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热情服务着每位前来办事的群众。


郑士军是一家会计公司的员工,经常帮客户代办相关证件。据她介绍,过去办证特别麻烦:“以前代办这个工商营业执照,需要跑多个部门,并且要提供多套资料,要到税务、工商,再就是还要去银行给别人开户,这样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质效,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是县市场监管局的努力方向。2020年,他们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举措:企业开办“210”标准,是指申请、发放两个环节只需1天办结,零收费并发放1套3枚公章;“先证后核”,主要是针对从事食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药品、小餐饮、医疗器械这5类行政审批事项,可实现经营许可与营业执照同步申请、同步发放,准入即准营;“电子身份应用”,是指企业无需携带纸质营业执照,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业务。


自从开通线上业务后,大多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选择在网上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大厅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审核二三十件电子营业执照申请表。它的方便之处在于企业开办所需的所有信息,只需采集一次,相关部门即可共享信息同步审批,极大缩短了办证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流程的简化、制度的改革、全程电子化的便捷,为全县经济注入了新活力。2020年全县新增企业947户、个体户4377户,全程电子化办件达3518件。全年为825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2187枚,为企业节省费用近14万元。


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股副股长吴琪:“考虑到部分群体不会网上操作,在窗口提供了帮办、代办服务,并设置了综合服务窗口,全程由工作人员帮助办理相关证照。同时,也推行了简易注销机制,实行了清单式指引,凡是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市场主体,所需的材料以及公告时间,都将大幅度精减。”


“十三五”以来,秭归县“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2015年“三证合一”“先照后证”;2016年“五证合一”“两证整合”;2017年“多证合一”“一照一码”;2018年 “证照分离”;2019年“登记实名验证”;2020年“先证后核”“210标准”。截至2020年底,全县实有市场主体29056户,接近了发达地区每12人拥有1个市场主体的占有率。


审批事项少了、办事效率高了,群众的好评也多了。除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县市场监管局还围绕企业所盼、所需、所急,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宜昌江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企业,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想转型生产额温枪,由于额温枪属二类医疗器械,加上当时又封城,交通不便,办证难成为公司转型的拦路虎。最终,这家企业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办下了经营许可证。 2020年,县市场监管局结合“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走访了32家重点企业,免费为31家企业监测计量器具132台,为企业减免费用11.9万元;免费为新登记及变更市场主体发放证照9678份;协助4家企业引进口罩、额温枪生产线。企业有所呼,部门有所应。县市场监管局从市场主体的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率、有温度的服务,为全县经济稳步复苏保驾护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十四五”期间,秭归县将继续发扬“店小二”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秩序良好的营商和消费环境、一流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为市场主体蓬勃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秭归融媒)

责任编辑:韩晓晴  值班编辑:郑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