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焦虑、绝望……武汉专家权威解读后给出这些建议

国家卫健委1月26日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工作。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作为富有多年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公立专科医院,在童俊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这一重任。专家们整理了近一个月来该中心心理热线收到的心理危机问题,总结归纳并给出权威解读和建议。


权威解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心理咨询热线常见公众问题


1.咨询有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


2.因“疑病”产生恐惧,表现为不敢去医院确诊,听到各种有关报道心惊肉跳,怀疑自己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反复就医。


3.城市“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管控后的焦虑,表现为坐立不安、失控感,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身上,神经功能紊乱例如出汗、口干等,变得爱发脾气。


4.躯体化,例如感到无力、疲乏、无食欲、胸闷、憋气等,这也是导致发热门诊量大增原因之一。


5.抑郁情绪,感到悲观,想哭,觉得没有意思,无食欲或者暴食。


6.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时间缩短。


7.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洗手,反复想像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后果,为此痛苦。


8.抱怨政府、同情医务工作者,以及因为无法马上救治和确诊,对医务人员的不满。


9.对“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管控及疫情控制的不确定感,滋生了谣言的土壤。


10.对于民间心理咨询机构,个人从业者咨询是否可以做危机干预志愿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疑似或确诊病人以及家属的心理表现


否认或抱持侥幸态度;


焦虑抑郁;


恐惧和绝望;


孤独和悲伤;


愤怒;


兴奋或激越。


医务人员和一线公务员的

心理应激


1.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大量付出后因未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情绪压抑和耗竭,面对批评时的绝望孤独和悲愤。


2.面对大量涌入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


3.对自己和家人患病的担忧。


4.对何时是尽头的不确定感。


5.对家人的愧疚。


6.看到同事在工作中被感染后的悲哀和无助。


7.公务人员对追责的恐惧,情绪极端压抑。


专家建议


根据现况,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做出了现阶段心理干预的建议:


●指导大家正确客观地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有关知识,


●政府对疫情的通报保持公开透明及时,对“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管控后医疗物资和城内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运行城市功能人员的交通保证对于稳定人们的心理至关重要。


●合理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例如倾听、理解、同情、支持、鼓励、宣泄等,鼓励大家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家进行锻炼。


●合理使用现有的心理危机干预人才,在国家层面组织专家顾问团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给一线咨询人员进行督导。各地组织团队,保持联络,资源共享。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徐楚桥研究员认为,疫情发生后,武汉市民心态发生了一个大的转折,封城之前,不少人是事不关己、若无其事、我行我素,封城之后是草木皆兵、谈冠色变、紧张不已。这两种心态都是不科学、不健康的。正确的做法是看官方消息,不信小道消息,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疫情当前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

如您有严重心理危机

请拨打免费热线: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15342296955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027-85844666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芳芳;值班编辑:赵鑫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